来源:南宁晚报
在医学领域,外科手术是治疗众多疾病、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。一场成功的外科手术不仅依赖于医生精湛的技术,术前准备的充分与否同样起着决定性作用。今天,让我们一起从术前评估、患者心理准备、术前禁食及用药管理等方面来探讨术前准备的重要性。
患者身体状况评估与优化 术前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是首要任务。这包括详细的病史采集,涵盖既往疾病、手术史、过敏史、家族遗传病史等。例如,患者若曾有心血管疾病,在手术中可能增加出现心律失常、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;有过敏史的患者,对某些麻醉药物或手术材料可能产生过敏反应,提前了解可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。
体格检查也是重要环节,医生会仔细检查患者的心肺功能、肝肾功能、凝血功能等。通过心电图、心脏超声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;血液检查了解肝肾功能指标,判断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;凝血功能检查预防术中及术后出血不止。对于一些特殊患者,如老年人、儿童、孕妇或有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,评估需更加细致全面,必要时组织多学科会诊,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和术前准备计划。针对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,术前需进行积极优化治疗。比如,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,因为高血糖会影响伤口愈合,增加感染风险;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,避免术中血压剧烈波动导致脑出血等严重后果。
展开剩余65%心理支持与沟通 手术对于患者来说,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心理压力。恐惧、焦虑、紧张等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睡眠和食欲,还可能导致身体应激反应增强,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恢复。
医护人员应以亲切、耐心的态度与患者沟通,详细解释手术的目的、方法、预期效果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,让患者对手术有全面、客观的认识。同时,倾听患者的担忧和疑虑,给予充分的安慰和鼓励,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。此外,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也不容忽视。家属是患者重要的精神支柱,他们的态度和情绪会直接影响患者。医护人员要向家属介绍手术相关情况,指导家属如何在术前和术后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,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。
术前准备具体操作 1.皮肤准备
手术部位的皮肤清洁是预防术后感染的重要措施。术前一天,患者需洗澡,重点清洁手术区域。手术当天,医护人员会再次对手术部位进行剃毛、消毒处理,去除毛发和皮肤表面的细菌,减少术中细菌污染的机会。
2.术前禁食
术前禁食是指在手术前一段时间内,患者需停止进食和饮水。这一措施主要是为了减少麻醉过程中呕吐和误吸的风险,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。禁食的具体时间通常根据手术类型和麻醉方式而有所不同。
对于胃肠道手术,术前需要进行严格的肠道准备。一般术前3天开始进食少渣半流质饮食,术前1天改为流质饮食,并在术前晚和术日晨进行清洁灌肠,以排空肠道内的粪便和积气,减少术中污染和术后腹胀的发生。
在实施禁食时,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解释禁食的原因和重要性。同时,对于特殊人群,如糖尿病患者,禁食时间和饮食管理更需个性化,确保在手术前不会影响患者的血糖控制。一般情况下,固体食物应在手术前6~8小时停止摄入,而水则在手术前2~4小时禁止饮用。
3.药物准备
术前患者可能需要停用某些药物或开始使用新的药物。例如,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,术前需根据手术类型和出血风险评估,决定是否停药或调整剂量,以避免术中出血过多;对于有感染风险的患者,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。同时,医护人员会向患者详细说明术前用药的目的、方法和注意事项,确保患者正确用药。
4.其他准备
术前患者需取下身上的饰品、假牙、隐形眼镜等物品,避免术中造成损伤或影响手术操作。不要化妆,以免影响医生观察病情。患者还需更换清洁的病号服,排空膀胱,根据手术需要留置导尿管或胃管等。
发布于:北京市扬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